利好政策推出 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风口来了?
近日,财政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科技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《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《通知》对补贴政策做了新一轮的调整和规范,其中一条颇为引人注目:2020年起,享受政策补贴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(含30万元),但支持换电的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。当前,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成熟,仍属于非主流的换电模式能否借助政策的东风走上风口,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车电分离开始试水
“之前投资方几乎不看与换电模式相关的方案,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,资本有回暖趋势,特别是政策进一步明朗后,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和整车厂主动找上门来。”一位第三方换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内部人士对记者说。
去年6月初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、商务部联合发布的《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(2019~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提出,“发展车电分离消费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、继续支持‘充换电’设施建设。”早在2011年,国家电网就提出了“换电为主、插充为辅、集中充电、统一配送”的商业模式,但后来国家电网基于电改政策的调整,开始收缩充换电站的建设规模,主攻充电模式。
“‘车电分离’确实可以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、电池衰减和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问题,已经有车企在探索和实践这一路线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。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高,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痛点之一。有相关研究报告显示,新能源汽车成本中有40%集中在动力电池上,这使得同级别纯电动汽车成本要比燃油车成本高出约30%。
“车电分离后,消费者不再为电池买单,购车成本会大幅下降。例如,一辆14万元的电动汽车,可能只卖7万元左右。这对营运类车主来说,有很大的吸引力。”上述第三方换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。
车电分离的形式有很多种,如换电模式、电池租赁等。在换电解决方案提供商眼中,换电是实现车电分离的最优方式,其核心在于将车和电池分开,即固定资产和能源分开,按需使用能源,使整个体系效率最高。
“在温度、湿度一致的环境下充电,可以对充电数据实时监控,并可以采用均衡、单包充电等技术手段,使电池寿命几乎可以延长一倍。”在走访换电站时,一名换电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“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,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,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模式,降低购车成本;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,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、电池配置灵活、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。这意味着,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换电模式将有望再次走入大众视野,‘风口期’有望到来。”上述人士对记者说。
大规模推广难度未减
事实上,早在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之初,是否采用换电模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曾在业内引发热议。目前,换电模式只有少数车企尝试,如北汽新能源、蔚来。不过,整车厂进入换电领域,服务的品牌和车型比较单一,换电模式带来的收入远不能支付高额的换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。
专用电池的换电模式,从技术上来说没有问题,但是从商业化、盈利角度来看非常困难,成本增加,并且没有提高电池使用效率。同时,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尚未有统一标准,这一直是换电模式未能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。
统一电池标准,形成通用的方案具备较大难度,除非在整车生产源头达成共识。只有电池实现规格和标准的统一,第三方公司才有希望实现规模化运营,而这一过程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。
目前,无论是第三方公司还是整车厂,营运类车辆仍然是换电模式的主要客户。公开资料显示,截止到2019年底,北汽新能源已在北京、厦门、兰州、广州等15座城市投放1.6万余辆换电车辆,在全国建成换电站187座,提供3分钟快速换电服务。
从营运类车辆到私家车,换电模式要想大规模推广难度仍然不小。在不少第三方换电服务提供商看来,如果成立“电池银行”,基于电池资产,能源供应商也可以做资产证券化,向金融机构融资,换电运营商通过赚取运营费用来支付财务成本,这样可以盘活资产、提高效率,换电模式推广有望大幅提速。
依然具备想象空间
有分析人士指出,换电模式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焦虑的方式之一,但如果考虑到能源安全的特殊意义与作用,才是国家补贴换电模式的根本原因。
目前,以光伏和风能为首的清洁能源发电,最大的问题是发电波动性较大,只有建储能设施进行“削峰平谷”,如建设风力、光电、抽水蓄能电站。单纯为了储电而建电站无疑增加了清洁能源发电成本,增加能源清洁化的难度。
电动汽车换电模式,无疑提供了一个机会,让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可以流转起来,配合附近的住宅小区或蓄电站,就能轻松帮助电网“削峰填谷”。如果住宅小区太阳能发电市场化能运营起来,这些流转的电池包还可以成为极佳的“储能站”。因此,从整车厂的角度看,或者是与充电桩铺设成本相比较的角度,换电站的投入成本确实过高,但如果站在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看,相关投入具备长远的战略意义。
当前还存在争议的地方是,电池如何统一标准。如果电池包有机会做到标准统一,规格统一,不光是在一个品牌实现统一,更重要的是在多个品牌下实现统一与互用互通,成本有可能进一步下探。最终要看的是,整车厂是否愿意接受统一的电池标准,以及统一的标准会不会使新能源汽车产品趋同化,更值得思考。
如今,政策对于换电模式的支持已经明朗,如何充分发挥换电模式的优势与作用,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强大推手,要进一步观察市场、政策和技术的结合。如果换电模式可以走通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之路将更加不同。